用生态“底色”描绘发展“绿色” ——我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台阶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生态兴则文明兴。进入新时代,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。

       党的十八大以来,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全面加强环境治理,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台阶。

厚植生态底色 打造宜居之地

       秋高气爽,行走在兴义城区,高楼林立、干净整洁的街道、绿化带里花红柳绿,湿地公园沿岸、各处公共绿地等地一片生机盎然。在兴义市马家河湿地公园,游人如织,城中初上的灯光和湖畔葱茏的绿意交相呼应。
      “空气清新、环境优美,生活在这儿很幸福。”家住马家河湿地公园附近的张女士,每天早上都要到湿地公园快走锻炼身体,她对城市生态环境最真切的感受,就是空气更有“甜”味了、天更蓝了,就连红嘴海鸥、长脚鹬、池鹭、白鹭、钳嘴鹳、大蓝鹭等“精灵”也纷至沓来。
       能够成就这样一幅山明水秀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并非偶然。其背后是黔西南州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,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纵深开展污染防治攻坚,不断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,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优势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的生动实践。
       位于北纬25度的黔西南,被称为“中国四季康养之都”,是典型的低纬度中高海拔山区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全州森林覆盖度达61.17%,负氧离子含量十分丰富,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率100%,水质状态良好,城市环境优良。良好的气候和生态条件,造就了黔西南这一方适宜人类和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宝地。
       在黔西南,随处可见森林河谷、峡谷溶洞、激流飞瀑、地热温泉、喀斯特峰林峰丛天坑等自然地貌,以及秀美田园、民族村寨等人文景观……
       马岭河峡谷、万峰林、贵州醇景区、招堤、阿妹戚托小镇……一个又一个生态旅游景区不断完善、不断升级,打造了新“趣”处,丰富了游客旅游体验。
       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,黔西南州持续打造康养旅游融合业态,兴义纳具·和园康养小镇、义龙新区栖梦泽温泉酒店等康养旅游项目陆续投入运营,云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,康养、旅游和城镇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。

       厚植生态底色、蓝天碧水环绕。如今的黔西南,山更绿了,水更清了,环境更优美了,基础设施日趋完善,处处显露出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,百姓在城市发展中享受到了更多生态红利。  

践行“两山”理念 推动绿色发展

       生态发展的“春风”吹绿盘江两岸。在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镇鲁容片区,瓜果飘香,火龙果、百香果、芒果远销上海、重庆等地,实现了“黔货出山”。“鲁容百香果”还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绿色食品认定,芒果获得绿色食品认定,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把荒坡荒山变成绿水青山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“新路子”。
       在兴仁市鲤鱼村,新建的鲤鱼广场、玻璃观景台、滑道等项目,引来众多游客拍照打卡。该村通过深挖“旅游+”“文化+”“水+”等业态内涵,推动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、绿色发展,探索出石漠化地区生态资源涵养与生态产业开发并行不悖“亲山亲水·多业并举”的转化模式,成为“两山”转化的靓丽样板。
       白层镇和鲤鱼村的产业发展是黔西南州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       近年来,黔西南州始终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大力实施珠江防护林、退耕还林、石漠化治理、水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,努力擦亮生态底色,筑牢绿色屏障,切实推动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“金山银山”。2022年,全州完成营造林39.4万亩、石漠化综合治理101平方公里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0.05万亩,林下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22.6万亩。
       如今,兴义市万峰林街道、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、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镇鲁容片区分别荣获国家级、省级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称号,这是黔西南州始终秉承“两条底线一起守,两个成果一起收,青山金山一起要”的理念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显著成果。

发挥生态优势 赋能山地旅游

       在万峰林景区,奔跑在万峰林马拉松赛道上,闻着扑面而来的稻香,听着纳灰河的流水声,看着错落有致的山峰,在奔跑中拥抱绿水青山……
       兴义市充分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,积极探索发展山地户外运动,将美丽的山水风情与充满激情的运动盛会有机结合,成功举办了万峰林马拉松赛,让生态优势赋能山地旅游产业。
       黔西南是山的王国,喀斯特地貌孕育出独特的户外运动资源,气候终年温暖湿润,无霜期长,全年有300天以上可以进行户外运动,被业界视为户外运动者的天堂。
            (下转第二版)
            (上接第一版)
       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,黔西南不断推动旅游与农业、工业、体育、文化、民宿等业态融合发展,着力培育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山地旅游产品,借助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、中国美丽乡村·万峰林峰会等平台,全州山地旅游迎来跨越式发展。如今,实现村美人富、逐步走上振兴之路的美丽乡村已有300余个,从“一处美”到“一片美”,从“一时美”到“持续美”,乡村旅游和山地旅游景区连点成线、连线成片、抱团发展。
       关起门是十万大山,打开门是金山银山。黔西南州全方位、多举措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。2015年以来,先后建成了万峰林乡愁集市、义龙云屯生态体育公园等新旅游景点,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兴义万峰林马拉松赛道、普安江西坡自行车赛道、安龙笃山攀岩公园、义龙山地运动博览园等一个个山地户外运动场地“串珠成链”,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竞相体验黔西南山地运动魅力。

       如今,黔西南州聚焦“康养胜地、人文兴义”城市定位,以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为目标,积极推动文旅、康旅、体旅、农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,不断夯实基础、完善配套、提升品质、深化内涵,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,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黔西南共享蓝天白云、碧水青山!

作者:记者 杨朝敏